哪些孩子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呢?
WHO公布的数据显示,2011年我国儿童贫血患病率为19%,而造成儿童贫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铁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缺铁性贫血。据统计,铁缺乏症的患病率在我国7~12个月的婴儿中高达65%,在1~3岁的幼儿中也达到了40.7%,所以说,孩子缺铁其实是非常常见的。如果长期缺铁,不仅会影响身体发育,还会影响智力发育,因此,哪些孩子更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呢?
每个健康的足月宝宝,在出生时都会从妈妈那里继承足够的铁元素,可以用到4-6月龄。
但是如果妈妈孕期缺铁、肥胖、妊娠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吸烟;多胎(同用一个胎盘)、胎儿宫内生长迟缓、早产、低出生体重、胎盘早剥、脐带结扎过早等原因,都可能会使宝宝铁储备不足,从而出现铁缺乏。
宝宝出生后的6个月月龄之前,主要依靠胎儿期肝脏储存的铁来维持体内对铁的需求,所以是不容易缺铁的。6个月后,这些储备的铁被消耗得差不多了,辅食又没有及时给予铁强化食物,就容易导致缺铁。
挑食、偏食会导致孩子的饮食结构不合理、营养不均衡,那么也容易出现缺铁的情况。特别是不经常吃高铁的食物,比如猪肉、牛肉等红肉、猪肝、菠菜等,那就更容易导致缺铁。
有些孩子有胃肠疾病,比如慢性腹泻,动不动就拉肚子或者便秘,也会因为铁吸收不够、丢失过多而导致缺铁。
宝宝的生长发育对铁的需求大,低出生体重儿、早产儿、宫内生长迟缓的宝宝在出生后需要追赶生长,对铁的需求量更大。
食物过敏(如花生、鸡蛋、坚果)、肠道寄生虫感染导致肠道出血,或因疾病原因失血、换血等因素,都可能会导致宝宝铁元素丢失、消耗过多。
● 如果宝宝缺铁,生理上表现为:皮肤发白,口唇粘膜、眼结膜也会苍白,同时还会出现指甲薄脆、食欲下降的现象。
● 情绪上表现为:易烦躁、对周围的事物兴趣下降、注意力易分散、记忆力变差等。
满6个月婴儿要及时添加辅食,可优先给予含铁丰富的食物,如:添加强化铁的米粉、肉类、蛋黄、动物肝脏、动物血等。为促使铁更高效地吸收,可同时补充富含蛋白质、乳糖、维生素的食物。较大儿童还需注意避免偏食,应改掉不良进食习惯,均衡摄入营养。对于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全身慢性疾病,需及时就医、积极处理原发病。
婴幼儿生长发育快,食物中的铁常常不能满足身体需求,建议母乳喂养的早产儿从出生后2周、足月儿从出生4周补充铁剂,直至婴幼儿饮食中含有足够的铁。
如有长期腹泻、胃肠道疾病、痔疮、已发生贫血等要及时就医。
服药初期食欲可能受影响,一般2周后好转;建议在两餐之间服药以增加吸收,亚铁制剂在餐后服用可减轻胃肠道反应,但相应的铁吸收率也会降低。
每服用铁剂可导致大便颜色变黑,这是正常现象,不必担心。停服铁剂后数日即可恢复正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