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科普小课堂】如何预防宝宝缺钙
#钙是儿童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素,同时也是骨骼、牙齿最主要的矿物成分,与骨骼的健康密切相关。儿童时期的钙缺乏可引起营养性佝偻病、肌肉痉挛等问题的发生,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。
#儿童缺钙表现为睡眠质量变差、枕秃、夜惊、长牙晚、学步迟、体弱多病。易患手足搐搦、龋齿、骨痛、肠痉挛、腹痛、多动症等疾患;严重缺钙时,可导致佝偻病。少儿缺钙所致的佝偻病骨骼变形、串珠肋、鸡胸、驼背、脊柱侧弯、X形腿、O形腿等,可能会遗留终生。 #1岁前,母乳是宝宝最主要的食物,乳制品是钙质摄入的良好来源,如果宝宝的奶量长期摄入不足,很可能就会出现缺钙的问题,因此,要保证宝宝奶量摄入充足,如果母乳不够,可添加配方奶粉。 #长期饮食结构单一,很容易导致营养不均衡。人体内不同的营养元素之间是相辅相成的,缺一样就必然会影响到另外一样。另外,如果宝宝偏爱吃某种食物,某种营养摄入过多了,也会抑制其他营养的吸收。因此想要避免宝宝出现缺钙的问题,关键还是要做到饮食来源丰富,不偏食挑食。 #母乳和牛奶的维生素D含量较少。食物摄入和日照获得的维生素D不足,导致钙吸收不良,是宝宝“缺钙”的主要原因。 维生素D是提高钙的吸收率,可以促进小肠粘膜对钙的吸收,并刺激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,促进钙盐沉积。对于婴幼儿来说,维生素D来源主要有4种途径:母亲-胎儿转运、日照皮肤合成、饮食和补充剂添加。 #无论何种喂养方式,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-800IU/d,不同地区,不同季节可适当调整剂量,可持续到儿童、青少年阶段。其中,高危人群(如早产儿、双胎)出生后即可开始补充维生素D 800~1000IU/d,持续3个月,之后改为每天维生素D400-800IU/d。